7月流火,过去的一个月,达利食品集团因发布虚假广告被罚3673.04万元;代理商曝拉杜蓝乔核桃油“塑化剂”超标;7月12日,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完成换届,第二届委员会成立等。
达利食品集团因发布虚假广告被罚3673.04万元
根据淮安市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帐号“淮安发布”消息,6月17日,因可比克活动装薯片罐体标注的助力非遗行动,“快乐助非遗,红包抢不停”,为虚假广告。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达利食品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,决定对达利食品处以3673.04万元罚款。
据淮海晚报报道,2018年8月7日,市民钟先生在涟水县某超市购买了两罐可比克薯片,罐身上印有“快乐助非遗,红包抢不停”,钟先生按照相关提示,用手机扫描二维码,跳出的页面提示活动已经结束,无法抽奖。钟先生认为,既然抽奖活动已经结束,为何可比克印有助力非遗抽奖活动说明的商品还在市面上销售呢?于是,他拨打了市政府便民服务热线“12345”进行投诉。以钟先生投诉为线索,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区分局开展相关调查,持续为期8个多月。
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,经过前期8个多月辗转多地深入调查发现,达利食品存在以已撤销的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”和已不存在的“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”发布虚假广告,以及实际红包数远低于允诺的红包数的行为。在案件调查期间,虽然达利食品集团提供了情况说明,并解释相关原因,但执法人员认为达利食品集团打着捐赠非遗项目的旗号推销商品,欺骗消费者,属于虚假广告,其行为违反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的相关规定。
7月1日晚,达利食品集团就此发布声明。声明中称,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从重适用《广告法》对公司处以巨额罚款,显然不符合错罚相当的法律原则,集团将寻求以法律途径来捍卫自身权利。达利食品在声明中同时提到,可比克助力非遗活动从2017年12月持续到2018年7月31日,活动过程中,由于印刷供应商工作人员的疏忽,导致部分包装印刷出现一些失误。“可比克”公益活动真实有效,公司已按照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协议约定,将活动期间消费者捐赠的全部善款转呈给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。
据中国新闻网报道,7月3日,从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,目前企业还有一个申诉期,此事正在处理中。
拉杜蓝乔核桃油“塑化剂”超标风波
7月16日,法国拉杜蓝乔核桃油的中国进口商千麦实业通过微博账号“La Tourangell拉杜蓝乔”连续发布通报,在风险自查中,发现所代理的婴幼儿辅食品牌LaTourangelle(拉杜蓝乔)核桃油存在“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(DEHP,俗称塑化剂)”成分残留情况,在5个批次产品中,2批次超标,剩余3个批次存在残留,但在原卫生部文件限定范围内。通报表示,公司已经提醒各渠道销售商暂停销售,不过非全面召回。随后该代理商又发表声明称现有证据表明产品无任何安全风险。同时表示,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调查。
据北京商报报道,针对千麦实业曝出的问题,7月16日,拉杜蓝乔生产商绿十字油公司通过律师发了一份声明,称千麦实业发布的通报内容不实,产品符合中国和法国标准。同时提到,在发现千麦实业擅自以La Tourangell的商标或其商业标识或近似标识在中国申请注册商标后,已经停止向千麦实业销售La Tourangell产品。在一份回复媒体的声明中提到,绿十字油公司将更换中国代理商。
对此,千麦实业7月18日再发声明称,目前公司依然是La Tourangell授权的独家代理商,并附上2013年法国生产商的授权书。千麦实业同时表示,在与上海市静安市场监管局沟通之后,召回了13个批次的产品。对于2018年之前的产品,千麦实业在微博信息中提到,“经检验检疫评定2018年及以前我公司进口的拉杜蓝乔产品全部批次合格。”不过,千麦实业未给出具体的评定书和检测报告。
7月18日,针对千麦实业(上海)有限公司自查出代理产品拉杜蓝乔存在塑化剂残留问题,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初步调查通报。通报提到,该产品申报品类非婴幼儿专用食品,已责令千麦实业(上海)有限公司停止销售相关食品,并督促其尽快下架召回涉事产品。
据东方网报道,7月20日,法方生厂商在上海举办了媒体情况说明会。生产商表示每一个批次的产品在出厂前,均经过严格的自检,不存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残留超出标准的问题。生产商称,已于今年6月终止了与进口商“千麦”的合作,千麦实业是公司前进口商,现官方进口商为隽宇公司(隽宇供应链管理(上海)有限公司),分销商为CSFA集团。La Tourangelle已于2019年4月起使用新的中文名“拉朵安健” ,并强调这是唯一官方在中国使用的名字。